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團慶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團慶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December 30, 2009

卅五週年團慶「童軍生活展」校內報導

淡江大學愈來愈進步。為實現網路校園的理想,先前淡江校園內除遠距教學外,另有「賽博頻道」開播。這次的童軍生活展,該頻道的記者也前來採訪,為本展留下了影音記錄。

 

在賽博頻道的開播典禮上談到:「『賽博』頻道是由cyber channel一詞直接翻譯而來。牛津字典中談到cyber一字源自於cybernetics,與資訊科技、網際網路、虛擬實境相關。」

我們的生活展,也隨著記者的鏡頭,踏進這個世界了。

對了,上面那張圖,是32ETC團友漢翔的作品唷,挺有味道的吧!

 


延伸閱讀

淡江大學賽博頻道

卅五週年團慶慶祝活動

Thursday, December 24, 2009

剛毅11期線上版 上線

三月時總團長豐星問我,要不要擔任本次團慶出版組組長。在這之前,大祐曾對我說:「下一期團刊就讓妳來做。」當時,我總覺得是在開玩笑,沒想到真的會有這麼一天。豐星問我時,那時想也沒想就拒絕了。因為編輯是我從沒碰過的領域,雖然在兩年前那本郝老師紀念特刊有參與到一些編輯實務,但都很初淺。
另一個原因是,我沒有信心。我沒有信心能將此任務完成,我害怕把這任務搞砸,更害怕本期團刊在我手上難產。但在豐星的百般勸說下,我仍然接下了這個重責大任。




Monday, December 21, 2009

團友飛鴻:12ETC 吳文仁

81年在台南市創辦天下童軍社會團,其中插花303團一年多,也因家庭及工作早已淡出多年。但只要看到淡江團的消息還是深感驕傲



Thursday, December 17, 2009

手工藝:皮革創作DIY

總團部訓練組青平伙伴浸淫皮工領域多年。這篇是他發表在11期《剛毅》的大作,簡單介紹了兩款皮工手工藝,有興趣的伙伴也可以跟著一起做唷!





20091215 卅五週年團慶系列:童軍生活展開幕

本週二(2009.12.15)下午一點整,童軍生活展開幕了。繼五年前的文物展後,淡江大學童軍團再度於淡江大學校內辦展。過去幾次校內展,都在商管展示廳與五虎崗廣場,這次則辦在嶄新的黑天鵝廳(前海事博物館輪機室)





Wednesday, December 16, 2009

20091212 卅五團慶系列活動:童軍生活展布場

2009年,淡江大學童軍團的卅五歲生日,已經五年沒有在校內辦展的我們,以童軍生活為主題,打破過去的文物展概念,想以「童軍即生活、生活即童軍」來向大眾自我介紹。




Thursday, December 6, 2007

郝老師的高貴夢想


念大學時,對於老師的印象是模糊的,只知道他是我們的主任委員,是位化學系教授,對學生關懷倍至。又有一天,聽到一位同小隊的學長,在修老師的課程時,被他罰站在教室門外,只因為遲到了五分鐘。據說,老師是用「吼」的叫那位學長出去!
撰/邱大祐
22ETC,翱鷹小隊。歷任童子軍團副團長、行義團團長,現為總團部訓練組員。目前在出版界服務。







剛毅第十期 編後語一則

這本團刊的編輯,已漸漸告一段落,也該是提筆寫編後語的時刻了。

年初,聽到郝老師罹患漸凍症的消息,心中非常不忍。我問了一位朋友:「天公真的疼好人嗎?」他回答:「我不信!」讀了李珊學姐的訪問稿之後,我才恍然大悟,在郝老師心中,根本不存在「上天公平與否」或者「行善得回報」的念頭,郝老師只是認真地活著,誠實地面對每一天。生、老、病、死都是人生!就如同他在世時的諄諄教誨,臨走前,仍不忘給我們最好的示範。人生,坦蕩而已

因為有郝老師,促成了這本團刊的誕生。從十月開始籌備到出版,只有兩個月的時間,時間非常緊迫。剛接下這份工作時,我思索了一下,除了紀念郝老師外,要怎麼呈現這本團刊?讀了過去九期的《剛毅》以及其他零星的團刊後,我深深地被老伙伴們感動,當年的環境,無論人力、物力、印刷技術都不如現在,但是我們卻深刻地感受到,他們為了想留下一絲足跡,群策群力所做的努力。

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他們,用自己的思想與文字,提出「羅浮發展的一點雛議」;也可以看到他們大談如何搭設斥堠工程……那時候的人們,是有思想的!是有所表述的!
最近幾期的團刊,雖然印刷、裝幀技術進步了,但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。我終於明瞭,是少了自己的思想。除了交代在小隊活動玩了些什麼,「我在童軍學到很多」,整體看來,我們的思想是空洞的。

於是,編輯群在這次的團刊中,做了一個嘗試,我們努力邀稿,除了記錄今年的英國世界大露營、去年的第九次全國大露營、童軍日昇計畫等近幾年發生的重大活動,以及如「各團園地」等例行性的欄目之外,我們開闢了「團集會與興趣專科」的專題企劃,讓大家了解團集會設計與幾種興趣專科的概括內容。

所以,在這次的團刊編輯中,我們除發揮了媒體概念,傳播資訊之外,也記下我輩的思想與觀念,留待後人品評。這也是在網路時代中,紙本記述的存在意義!

感謝黃主任委員文智、江總團長豐星、王富民學長、李珊學姐、林彥宇學長及何張銘學長的鞭策,你們永遠是團刊編輯的幕後支柱。

另外,兩位團友楊健羚(28ETC)、李宗振(27ETC)在百忙之中跨刀相助;三位羅資新血——陳力瑜、丁浩展、陳紀錚也是不可或缺的超級編輯。這期的團刊,由於來稿踴躍,首次有稿擠的狀況,我必須有所取捨,若造成遺珠之憾,敬請見諒。

僅將本團刊獻給那位直諒多聞的長者,是您造就了我輩!



延伸閱讀:

剛毅第10期  郝老師紀念特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