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驚聞咱們的新團部布置得獎,記者邱小左趕忙到現場採證。果不其然,的確井井有條,還帶有新家特有的油漆味兒。請大家觀賞一下囉!
我們三個上上個禮拜拋棄尾椎不好的人,去了一趟能高越嶺。
拜天氣好之賜,該看的都看到了,日出、日落、流星、銀河。
當然,還有藍的不能再藍的天空!
這是北淡線的老淡水站,於民國78年拆除。西元1900年,日本人為了淡水港的運輸方便起見,將劉銘傳所鋪設的台北←→基隆的軌道,拆下來鋪設台北←→淡水支線鐵路。西元1903年,大稻埕車站成為北淡線的始站,目前在站上的網友,大概只有阿伯與彥宇兩位人瑞搭過吧!西元1915年,正式從台北車站發車,歷經了87年的營運,民國77年7月15日23:45,北淡線最後一班列車發車,由台北開往淡水,北淡線走完他的最後一途。
看看第一張的長椅吧!據堅持不透露姓名的前任何姓副總團長表示,當年這張長椅,已被他搬至團部……
9月20日那天,大夥一行三人,匆匆忙忙由三地(淡水、中和、台中)趕往新店集合,準備前往蘭陽校區與他們的新生做招生座談。
彥宇開車,我跟阿伯隨行,浩浩蕩蕩由雪山隧道衝向礁溪,所謂的「衝」,也只有時速70公里……好大一條北宜高,只得慢慢開。
其實,新店到礁溪很快,但是從礁溪上到蘭陽校區卻花了快半小時,真是雲深不知處的學校,也應了阿伯的名言:好山好水好無聊。
出席的新生約15位,張銘與彥宇簡單介紹了本團的組織與活動概況。會後,與指導老師、蘭軒的正副社長討論了今年他們的運作。正如同朱留老師說的,蘭陽校區的學生與淡江校本部的學生很不一樣,這個相異點來自他們的學習環境,蘭陽的學生,從星期一10:00到星期五12:00禁止外出,一律住校(我們去那天,他們第一次開放星期三晚上可以外出,但是21:30得回校報到),相對來說,淡江的學生是十分自由的。這種學生管理方式,迄今仍未看出優缺點;另一方面,蘭陽的學生在大三一定得出國一年,所以他們大一、大二課業壓力之重,可不是我們能想像。
在這種環境之下,他們到底還有多少餘裕可以進行社團活動,朱老師跟我們都沒有很大的把握。新生有提到,行事曆是否會跟他們的本身的活動卡到?我心裡面說:「若這個社團的活動『都』能與你的私人行程錯開,這也不叫社團了,頂多是個課外課程……」從這一點來看,不管是大一或大二的當地學生,對於「社團是什麼?」這個問題,都並不十分瞭解,這也許是我們要給他們上的第一課。
蘭陽校區的課餘時間並不多,再加上週末放假,許多學生會選擇回家,而不是待在礁溪,從這方面來看,我們有機會實驗出另一種童軍活動(社團活動)的新模式,這有待我們與蘭陽的伙伴一起努力。
今年的團慶,我們會從蘭陽校區騎單車到淡水,請大家先給予羅資鼓勵,默默地在背後支持這個活動,透過這個小活動,將會讓我們兩地的大學生有了第一次的接觸!